首页

黑冰女王的人肉椅子视频

时间:2025-05-28 09:19:32 作者: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浏览量:35944

  中新网5月27日电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主要有以下举措。

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彭新民介绍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王志斌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这是推动降碳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22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2023年12月,发布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将天津经开区、宜兴经开区等国家级经开区纳入其中。试点园区立足主导产业特色,探索开展园区碳排放统计核算,研究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为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系统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在国家和地区层面,生态环境部推动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初步构建了以统计数据为主,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层面数据为辅的数据收集机制,提升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2015-2021年时间序列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初步完成了2022年清单的编制,同时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在行业企业层面,按照集中编制、集中协调、集中审核的原则,市场监管总局和生态环境部共同推动研制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发布了9项行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结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需求,生态环境部正稳步有序推进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先后制修订发布了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指南等8项全国碳市场技术规范,建立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并持续优化相关功能,提升了碳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产品层面,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同时着手研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的相关规范。正式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填补了国内因子数据的空白。正在开展煤、油、气等其他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通用碳足迹因子研究。

  此外,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今年1月,正式上线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首次发布了297个排放因子,大幅提升了我国碳排放因子本地化水平。同时,还在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为经开区和区内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支撑。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会加快完善相关工作体系,健全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建立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碳足迹管理体系。还将组织开展企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足迹管理能力。并且持续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进一步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共识 推动两军关系稳定发展

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应邀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双方应该坚守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乱局下,中法要坚持独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要坚持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多彩世界的和谐共处;要坚持高瞻远瞩,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反对“脱钩断链”、“筑墙设垒”。

前两个月江西对香港地区出口94.6亿元 同比增长32.2%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塞拉利昂总统比奥2月27日起对华进行国事访问。28日下午,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比奥总统再次强调“中国是塞拉利昂信任和依赖的朋友”。

(新春走基层)贵州:春耕备种时 育苗管护忙

(二十三)加强青少年足球训练和赛事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青少年球员身心健康保护机制,切实维护青少年体育权益。加强对校内外青少年足球训练和竞赛中安全生产、运动伤害的风险管理。完善体育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实现对参与足球训练和竞赛的青少年全覆盖。完善赛事举办方、参赛单位、参训单位、运动员家庭多方保险投入机制,健全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足协负责)

澳门2024上半年会展活动同比增长34.5%

在以“新时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及流变”为主题的新时代文学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文学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新时代文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媒介文化生态与新时代文学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军总结说,研究者应理解新时代文学深层动因和文化语境,新时代文学是面向未来的文学,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需要多方面、多平台、多媒介的共同参与。

粤多地持续强降雨 广州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96.9毫米

一段时间以来,从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到推广“光盘行动”、小份菜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节约粮食,减少“看不见的浪费”,仍有潜力可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